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人大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089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3-05-19 来源: 广州市市场监管局 字体大小:

方雪容(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的建议》(第20232089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应急管理局认真研究办理,并通过电话、微信与您及时沟通,经综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质量和使用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强生产、销售环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专项整治。一是着力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全市19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和2602家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全部签订《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会同市公安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对全市电动自行车经营企业进行集体约谈培训,并通过重点约谈问题企业负责人、张贴警示宣传画报、全面开展质量培训和开展质量技术帮扶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经营者的警示教育,督促企业严格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二是加强产品质量抽查。坚持以发现问题为导向,不断加大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抽查力度。2022年共抽检电动自行车120批次,发现不合格28批次,不合格产品发现率同比下降9.5%。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对不合格产品企业落实责令停止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限期整改、行政处罚、信息通报、公开曝光等监管措施,并组织有关技术机构对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开展质量技术帮扶,帮助企业查找存在问题,指导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加大电动自行车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坚持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项执法行动,并与交警车管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和执法联动机制,从严从快从重打击各类制售假冒伪劣电动自行车质量违法行为。2022年共出动执法人员2.9万人次,检查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企业2.24万家次,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184宗,同比增长42.6%,查办案件数量居全省第一。四是推动监管责任落实。及时将电动自行车抽查不合格及被行政处罚信息通报生产企业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和有关强制性产品认证发证机构,建议其加强属地监管和认证监管。2022年,有关认证机构累计暂停、撤(注)销违法企业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33张。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加强电动自行生产企业管理,加强新国标宣贯解读。一是2022年6月15日、9月13日赴荔湾、花都等区走访广州市银三环机械有限公司、广州美雅途助动车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开展暖企服务,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过程遇到的困难。鼓励企业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电池续航里程、充电、安全等方面性能的研发力度,指导企业申报各类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二是根据省工信厅统一部署,2022年3月22日组织开展全市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违规篡改车速有关情况自查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国标宣贯工作。经自查,在本地生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自查无违规情况。三是2022年4月29日,组织辖区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参加全省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安全标准宣贯会议,会议邀请省电动车商会专家给生产企业解读《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

  市应急管理局按照职责,积极协调做好涉电动自行车的生产经营性较大事故深度调查工作,做到事故原因查清、责任追究到位、整改措施明确,利用典型案例面向市民群众开展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召开生产安全事故复盘研判分析会议,深刻剖析包括涉电动自行车安全事故在内的典型事故教训,指导举一反三做好事故预防工作。

  二、关于加强电动自行车使用科普宣传和培训的建议

  市市场监管局积极开展电动自行车及配件等产品质量宣传,一是印制近2万份禁止销售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正确选、安全用》等电动自行车选购知识宣传海报,在全市电动自行车销售店等场所张贴、派发。二是联合市消防救援支队举办“电动自行车安全守护伴你行”宣传活动,现场接受市民咨询500多次,线上直播观看人数超过40万。三是联合广州新闻资讯广播制作关于电动自行车及锂电池产品的相关常识,介绍如何选购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产品,以及电动自行车、锂离子蓄电池使用注意事项。

  市公安局在电动自行车登记过程中设立教育学习环节,系统强制需完成观看教育学习视频,以提高车辆所有人交通安全意识。

  三、关于加强车辆停放和充电设施管理的建议

  据市应急管理局统计,目前,全市已建成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场所1万多处,已有2260个有物业服务的小区完成集中充电设施建设,约占全市物业小区总数的65%,已建充电端口约13.6万个。2022年,全市累计清理整治违规停放、充电的电动自行车4.6万多辆。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结合职责,加强技术指引制定,研究推广充电设施。一是出台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引。组织编写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引,于2022年5月16日印发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指引》(穗工信函〔2022〕85号),供各区和各负有建设充换电设施任务的单位在工作中参考使用,并进行了挂网主动公开。二是研究推广电动自行车电池换电柜。组织起草了《广州市电动自行车换电模式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22年9月29日报市安委会、消安委和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三是指导推动相关产业园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统筹下,指导各区政府督促相关园区运营方、大型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实施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2022年6月印发实施《广州市推进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方案》,对建设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进度安排和工作要求进行了明确。积极跟进各区建设工作进展和工作成效,每月配合报送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完成情况。2022年各区相关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建设集中充电设施情况如下:荔湾区2处72个,天河区16处870个,白云区6处84个,黄埔区12处447个,花都区13处172个,番禺区7处186个,南沙区5处474个,从化区10处220个,增城区1处80个,合计72处2605个。越秀区和海珠区等中心区域的产业园区和大型企业管控较严格,无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需求。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结合职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车辆停放和充电设施管理。一是加强宣传,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在小区内通过广告屏、宣传栏、微信等多种形式,配合消防部门加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引导,提醒业主不得进楼入户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以及充电。二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根据业主的需求和意愿,在符合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条件的地址,组织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实现能建尽建。三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对违规停放、充电行为及时劝导,不听劝导的,报公安、消防部门依法查处。四是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在住宅小区推广加装电动自行车禁入电梯智能管控系统,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防止电动自行车入户充电造成火灾事故。

  下一步,市各有关部门将各司其职,严格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方案》要求,切实抓好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的监管工作,努力促进我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发展。

  感谢您对我市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3年5月11日


相关附件:

标签:
浏览次数: -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