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穗市监食安函〔2020〕241号
付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整合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的提案》(第2070号)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局对此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商务局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7月22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目前我市食用农产品安全信息化建设主要情况
近年来,我市相关部门认真按照上级有关部署,不断加强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相应的管理规范,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
(一)建成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市农业农村局自2013年起,经过4年时间建成了“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并在63个农业生产企业开展示范应用,
初步实现了标识溯源应用和标识准出制度。截至2019年底,各试点企业共为40多万批次产品粘贴了2000多万张溯源标签,实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新模式。2019年-2020年对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数据与广州市肉菜流通追溯系统进行对接,并预留与国家级、省级追溯平台、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的数据对接接口。
(二)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2018年农业农村部开发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并推广试用。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厅工作要求和部署,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广州市全面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工作方案》,一方面将全市经农业系统认定的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全部纳入追溯管理,鼓励其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应用国家平台开展追溯管理;另一方面市区两级农业部门利用国家追溯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和执法工作。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2150家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国家追溯平台管理,共有6531批次农产品使用国家追溯平台二维码标签开展追溯;市区两级农业部门利用国家追溯平台开展基地巡查及监测3387次。
(三)推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根据农业农村部和省的部署,我市积极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统一合格证格式和基本信息。试行产品重点围绕风险高、消费量大的“菜篮子”产品,包括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5大类。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3大类主体全面参与,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两品一标”、省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100%纳入。截至8月25日,全市已有1100家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名录,通过广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13424张,用证产品超4万吨。
(四)加强和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根据国家和省的部署和要求,2017年我市出台“广州市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统一建设标准和规范。市商务局于2018年开始建设广州市肉菜流通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平台于2019年10月完成竣工验收,并成功接入省重要产品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20年6月,接入平台的追溯节点类型包括蔬菜种植基地、蔬菜批发市场、肉菜市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数量超过1000个,累计向省平台报送肉菜追溯数据约3200万条,数据报送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同时,为加强广州市分割肉的监管,2017年原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建设了广州市肉品市场销售安全监管系统,通过与市农业农村部门生猪屠宰数据的对接,实现广州市分割肉信息从屠宰场—分割肉企业—食堂(餐馆)的全链条监控和溯源,并为肉品供应每一环节提供针对肉品销售量对比、流向、检验信息,实现食品安全预警及责任追溯。
(五)探索建立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智慧监管系统。市市场监管局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建设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系统,在两大批发市场及中心区部分二级农贸市场进行示范推广,通过建立经营者档案、统一电子销售凭证、实施动态实时监管,拉紧我市批发市场到二级农贸肉菜市场的监管链条,提高农贸肉菜市场销售监管规范化水平。目前,该系统覆盖90家市场的8018户经营主体,农产品流通追溯凭证累计超460万单。
(六)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2019年,广州按照“一个标准供市场、一个平台保流通、一个体系做监管”的建设模式,加快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并于2019年8月建立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查到所有进入信息平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通过电子商务、仓储物流、安全溯源等子系统,可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查询。截至2020年8月底,已有111个地级以上城市加入合作共建行列,认定6批808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批71家产品加工企业,共溯源登记近1500个农产品,累计流通量超过22万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食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因制度不完善、涉及部门多、监管流程长、业态复杂等因素制约,面临较大的困难和挑战,包括:一是农产品的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强制要求所有农产品带标带证销售,导致推动农产品追溯工作困难。二是开展追溯工作增大了生产成本,导致部分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三是食用农产品追溯平台建设标准未统一,数据对接存在一定困难。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的有关要求,充分吸收您提案所提建议,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提高建设成效。将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纳入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进一步谋划有效提升我市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集成化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重点加强对商务部相关标准的研究,提高部门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减少重复建设,提升工作成效。促进广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与国家级、省级追溯平台、市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对接,推动溯源数据共享。坚决贯彻“外防输入”要求,运用信息化协同手段,重点加强对进口冷冻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和疫情传播风险防控。
(二)继续完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大力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宣传工作,不断提升追溯体系及追溯产品的影响力和消费者认知认可度,积极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平台整合有关工作,并加快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智慧监管系统的推广应用。
(三)进一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大湾区“菜篮子”信息平台仓储物流服务、溯源管理、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大力提升大湾区“菜篮子”平台服务效能,助力打造大湾区“菜篮子”放心品牌。
(四)鼓励市民参与食品溯源工作互动。在完善食品溯源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继续配合相关专业部门研发建立向市民开放的“食品追踪溯源防伪查询平台”,鼓励广大市民和消费者参与系统平台的互动,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方位监管,营造食品安全齐抓共管的良好环境。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9月1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提案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