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餐饮外卖行业食品安全监管,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的提案》(第1050号)收悉。您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市公安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办理,并于5月26日、6月4日与王琦委员进行沟通(由于疫情和工作原因,表示不需要当面座谈交流)。现综合会办单位意见,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监管执法,不断规范网络餐饮经营行为
(一)持续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
广州市登记在册有申请网络服务许可项目的餐饮单位近10万家,实际在第三方平台或者自营平台提供餐饮服务的有近6万多家,将网络餐饮经营行为纳入日常监管工作重点,采用线上排查与线下核查相结合、全覆盖检查与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并根据实际状况开展专项整治,加大监管力度,持续规范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行为。要求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加工制作食品。
(二)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率
一是创新“互联网+”智慧监管技术手段和方法。我局依托“智慧广州”建设平台,大力推进“智慧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通过加快推进“食得放心”信息化专项、中小学学校集体食堂视频远程监控、餐饮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定等重点信息化项目建设,建成“一企一档”的电子化档案,可供实时更新、查询、统计,初步实现了食品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的全流程信息化、工作流程规范化,极大缓解了人手不足矛盾,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和监管效能不断提高。
二是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加强社会力量监督。我局加强与外卖平台、视频网络公司联系,探索在社会餐饮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的不同途径和方案,力求突破安装和维护资金的掣肘。同时,指导各区选择有条件的社会餐饮单位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的试点工作;今年6月起,对集约式外卖厨房全面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模式,使入驻的餐饮服务提供者接受社会监督。
(三)加强行政执法,震慑违法行为
一是通过网上监测、投诉举报调查、日常检查等多渠道、多层次深挖网络餐饮违法线索,依法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加大行政处罚力度。2019年和2020年,通过网络监测,监督网络订餐平台下线违法违规网络餐饮经营单位860家,查处457家。
二是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规范网络餐饮经营行为。2020及2021年,我局分别组织各区局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网络餐饮服务平台45家次,网络餐饮服务经营者约4.25万家次,检查中发现存在上传证照不齐、使用虚假食品经营许可证等问题80处(已落实整改),未按照食品经营许可从事经营活动、未取得健康证明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等问题306个,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01份,下线305家,立案28宗。
三是加强检测,发挥监督抽检效能。加大对平台“网红”店、高风险食品等抽检力度,实施线上随机下单订餐、线下监测的神秘买家式专项监督抽检。2019-2020年,共计完成网络餐饮服务抽检3548批次,实物质量不合格72批次,实物质量合格率97.97%。2020年,市卫生健康委针对“网络外卖配送餐”开展的专项风险监测,共采集网络外卖配送餐315份,开展了2205项指标的检测,食品性致病菌样品总体检出率为3.50%;项目不合格率为0.5%。2017年以来,我市对67家一次性塑料餐饮具生产企业抽检475批次,合格率100%;对47家一次性纸餐具生产企业213批次,合格率98.6%,不合格项是容积偏差、感官指标等。
(四)加强培训,提高餐饮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意识。
为不断提升广州市餐饮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我局开展为期三年的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为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保驾护航。将聚焦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餐饮从业人员培训考核,针对餐饮业态类型和不同岗位实行分类培训考核,提高培训考核的精准度,全面提升餐饮服务从业人员素质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管理能力。
二、督促责任落实,提升网络订餐平台管理水平
一是督促主体责任落实。督促平台严格按照《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严把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准入关,登记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如实公示相关信息;加强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立即制止并报告当地市场监管部门。
二是指导平台打造优质商户。引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通过审核商户食材原料、人员健康、加工制作等方面考量,选取较好的商户作为星选好店,并标识显眼的小标签提高曝光度和排位权重,倒逼商户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三是推进平台协同治理,政企信息互通共享。我局组织“饿了么”、“美团外卖”平台及11个区市场监管局,建立起广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联络工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畅通联络渠道,加强研究我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措施。2020年12月,我局与“美团”、“饿了么”平台企业签署了“政企信息共享协同共治”合作协议,在政企数据共享互查,协助平台对入网经营者资质信息的快速核验,构建网上证照办理、消费投诉举报处置等多方面合作机制,共同探索政企合作共治新模式。
三、加强规范网络餐饮服务配送的食品安全管理
通过开展对网络订餐平台及外卖配送站点的专项检查以及约谈,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加强食品安全配送管理。积极推广使用“食安封签”,美团已投放使用150万张“食安封签”,现正在印制100万份封签拟投入使用;饿了么平台先后投放使用“食安封签”350万份。文和友、鲜芋仙等部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积极配合,自行印制和使用“食安封签”。
四、部门协同齐抓共管,促进网络餐饮服务有序发展
市商务局指导餐饮商协会发挥行业自律、引导作用;引导外卖平台加强商家管理,加强外卖送餐管理;积极发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推行“无接触服务”。外卖平台将厨师、打包员、骑手健康情况及餐箱消毒情况等信息,以商家端和配送端“电子卡+实体卡”形式更透明地呈现给消费者。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泛开展以减少外卖包装废弃物为主题的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宣传活动;举办流浪餐盒计划启动仪式,建设35个投放站点,覆盖大学城生活区,宣传教育覆盖面广,效果良好。
此外,我局将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融入到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及日常监管工作,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方式加强公众网络餐饮食品安全宣传。一是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科学理性消费,选择资质齐全的网络餐饮店订餐。二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督促网络订餐平台在网站醒目位置公布投诉举报电话,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三是加强与媒体沟通,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网络订餐的社会监督,形成食品安全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强化责任落实,大力推广“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充分利用与网络餐饮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互通机制,指导和督促网络餐饮服务平台加强管理,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入网餐饮服务提供单位证照公示率达100%;逐步推行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在平台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直播,并适时在平台上建设“明厨亮灶”订餐专区,向消费者展示食品加工制作关键过程,接受监督。
(二)减少配送污染,逐步推广使用食安封签。
继续在各大餐饮服务连锁经营企业、集约式外卖厨房等展开调研,探讨食安封签的使用方法;与美团、饿了么两大平台加强沟通协调,持续为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投放食安封签。
(三)加强监督执法,持续促进网络餐饮经营行为的规范发展。
以规范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为目标,继续深入开展网络餐饮线下核查和专项整治,指导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规范经营行为,加强监督抽检,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行为;进一步引导第三方网络订餐平台对消费者投诉集中、诚信记录不良或存在违规行为的餐饮服务提供者,采取停止提供平台服务、发布警示信息等措施,督促平台公示公示经营者违法失信行为记录。
(四)加大科普宣传,不断深化社会监督协同共治。
将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融入到普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及日常监管中,通过网站、微信等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引导科学理性消费;畅通投诉举报渠道,保障消费者权益;加强与媒体沟通,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网络订餐监督,形成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协同共治的良好氛围。
感谢您对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