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泽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的保护助推广州优秀岭南文化传承发展的提案》(第2085号)收悉。提案聚焦社会公共资源品牌领域,深入分析了我市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保护和运用的总体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启发和指引。我局高度重视,于3月26日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并同时会同市商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单位认真研究办理。经综合上述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保护,切实提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运用水平,助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培育管理。
1.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普查和培育。建立《广州市公共资源商标品牌清单》,形成《区域公共资源分析报告》,储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商标379件。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孵化和培育,先后出具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商标注册意见书》7份,指导广州西关文化旅游集团优化知识产权布局,培育“永庆坊”系列注册商标58件,成功孵化“沙湾墨兰”地理标志商标1件。
2.规范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管理。起草《广州老字号认定管理办法》,推动我市老字号在商贸流通、消费促进、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广州老字号品牌含金量。制定《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举办全国性非遗品牌大会,新增70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数量均排全省第一。出台《广州市革命遗存保护办法》,完成春园26号产权收购,推进南石头监狱遗址原址保护利用,举办纪念中共三大召开100周年系列活动,打造广州红色文化新高地。印发实施古籍保护五年行动计划,组织编纂《广州大典》《广州文物志》。竹园岭遗址发现商时期文化遗存。3家博物馆获评“全国文博百强文创产品单位”。
(二)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品牌聚集发展。
1.打造“永庆坊”非遗街区。在荔湾区以“永庆坊”4A级景区为试点,盘活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和地理标志等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从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五大方面切入,推出优化知识产权布局、评选“非遗知识产权引领者”、成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保护工作站等有力举措,创建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新模式。
2.推动“沙湾古镇”文旅发展。在番禺区以“沙湾古镇”4A级景区为载体,推动“沙湾古镇”“沙湾飘色”“沙湾墨兰”等多种社会公共资源品牌融合发展,采取“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研学”等发展模式,积极提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沙湾古镇”已成为旅游休闲和非遗文化体验网红打卡地,截至目前,已接待游客高达1899万人次。
(三)加大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保护和维权援助。
1.强化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广州市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商标抢注黑名单》,出具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商标抢注监测报告10份、商标评审和商标异议指导意见书20份。组织开展“清源”地理标志保护等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依法查处侵犯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行为,2023年查办的侵犯“新会陈皮”地理标志产品案入选全国十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案例。
2.加强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维权援助。投入资金350万元,资助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等知识产权维权活动,降低知识产权维权成本。指导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时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先后出具《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商标保护方案》170份,提供驰名商标认定保护辅导21次,支持相关权利人通过商标异议程序拿回被他人抢注的“永庆坊”商标。
(四)提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1.强化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运用指导。出具《广州区域品牌发展对策》《广州地理标志保护与运用对策》等专业意见书,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有效运用。指导老字号品牌“陶陶居”通过商标使用许可授权以轻餐饮连锁方式实现快速发展,实现年营业收入超3亿元,年利润总额近3300万元,品牌整体市值超5亿元。
2.加大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力度。在北京路商圈举办“首届地理标志产品广货手信节”,推出“广货好手信”评选、地理标志产品分布图发布、地理标志产品历史文化展示等品牌推广新模式,我市“增城荔枝”“增城丝苗米”入选10大“广货好手信”。在“知交会”公众号开辟“地标广货手信节”主会场,支持友谊商店、盒马鲜生等8家商超平台开设线上地标好手信贩卖专场。
3.举办老字号品牌展销活动。在北京路主街、西湖路段、名盛广场、北京路南段设置广府庙会集市商贸展销区摊位,引进皇上皇、亚洲汽水、致美斋、鹰金钱、广药白云山、广汽集团等广州老字号品牌和本土知名企业,打造老字号消费盛宴。举办2023年全国“老字号嘉年华”暨月满中秋游园活动,其中设立28个老字号企业相关展位,通过汉服巡游及商圈的户外广告屏进行活动的宣传推广。在北京路、上下九等多个消费旺地举办老字号中华行(广州)品牌购物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传统美食、手信年货、文创周边、国潮汉服、文化表演、打卡互动等,得到各地老字号协会和老字号企业的踊跃支持,充分展示了老字号文化、岭南茶艺、中医药、餐饮、民俗等全方位的老字号传统魅力。
(五)营造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发展氛围。
1.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宣传。在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以线下和线上直播形式隆重举行“永庆坊奇妙夜·知识产权助力非遗传承与创新”大型宣传活动,发布“传承与创新——广州推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宣传片”,全面展示我市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等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及亮点,活动被选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分会场,通过新媒体平台直播与北京主会场联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
2.组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培训。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商标品牌保护运营培训3场,驰名商标专题培训8场、知识产权侵权预警主题培训6场,相关运营主体和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和素质能力显著提升。
3.推动电商赋能老字号出圈。邀请阿里巴巴、辛选、快手等电商平台、直播机构、电商品牌企业参与电商引流活动,从流量倾斜、品牌打造、费用降低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利用海内外达人主播资源带动老字号“出圈”,扶持优质老字号产品纳入专场直播,并开展溯源和事件营销等活动。结合老字号产品性能、文化调性等推出联名产品,形成线上宣传与线下流流闭环,赋能老字号与潮牌联动发展。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构建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工作机制。
加大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的普查、培育、服务工作力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水平。一是建立普查机制。全面摸清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名旅游景点、老字号、地理标志等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底数情况,形成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管理清单,建立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储备库。二是建立培育机制。系统梳理我市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情况,分批分类、一企一策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孵化和培育,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高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创新能力。三是建立服务机制。引导相关运营主体将符合条件的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及时申请知识产权确权,指导企业结合经营发展需要实施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策略,支持“走出去”的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企业申请商标、专利国际注册,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二)强化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保护。
建立“事前防范、事中保护、事后援助”三道“防火墙”,扎牢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防护栏”。一是强化商标抢注防范。依托广州商标审查协作中心的商标大数据和商标审查专业优势,加强针对我市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的商标抢注行为监测监控,及时发出商标抢注风险预警,指导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权利人通过提出商标异议、提起商标无效宣告等法律救济程序,防止他人抢注商标。二是实施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将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列为重点保护对象,组织开展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执法行动,重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依法严格保护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三是打通知识产权保护“最后一公里”。在社会公共资源品牌聚集区域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和保护工作站,零距离为品牌运营主体和从业人员提供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业务咨询、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等便捷优质服务。
(三)提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运用水平。
提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知识产权转化利用水平,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一是提高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率。引导支持有市场经营能力的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权利人将其知识产权投入生产经营活动,把知识产权转化为产品或服务,让智力创新成果产生经济效益。鼓励指导不具备实际生产经营能力的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权利人采取知识产权使用许可或转让的方式,通过他人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并以收取使用许可费或转让费的形式获得经济收益。二是提升知识产权综合效益。鼓励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权利人通过实施技术升级、优化产品质量等方式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优势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专利奖、中国质量奖等荣誉奖项,增强企业品牌核心竞争力。三是推动知识产权增值提效。鼓励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权利人通过知识产权出资入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价值利用最大化,解决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从而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转型升级筹集资金,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品牌发展壮大。四是进一步加大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推广力度。组织社会公共资源品牌企业参加“广交会”“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广州博览会”等大型展会展览展销活动,举办“国际地理标志产品交易博览会”等专题推广活动,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地理标志体验专区,开发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旅游路线,大力加强社会公共资源品牌推广传播。依托消博会、进博会、数博会等大型会展活动,组织老字号品牌集体亮相,为各老字号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和宣传推广的大舞台。
感谢您对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本答复函可主动公开。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