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五公开 > 管理公开 > 消费警示

广州市工商局2015年上半年流通领域成品油消费提示

发布日期: 2015-09-02 来源: 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字体大小:

(本抽样检验结果及有关数据不得用作商业用途)

广州市工商局

  一、抽查概况

  2015年上半年,我局委托广州市能源检测研究院对广州市行政区域内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进行了质量抽查检验。共抽检了73个加油站销售的成品油样品211批次,其中车用汽油147批次,车用柴油64批次,经检验不合格的共1批次,不合格率为0.47%。其中车用柴油未发现不合格;车用汽油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率为0.68%。我局已对不合格商品的销售者依据《产品质量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查处,同时督促其做好不合格商品的下架退市工作。

  二、检测标准及项目

  本次抽检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7930-2013《车用汽油》,对车用汽油(国V)的研究法辛烷值(RON)、胶质含量、硫含量、馏程、苯含量、氧含量、锰含量、铜片腐蚀(50℃,3h)、甲醇含量、芳烃含量、烯烃含量、机械杂质及水分等十二个项目进行了检测;依据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9147-2013《车用柴油》对车用柴油(国IV)的十六烷值、硫含量、运动粘度(20℃)、馏程、铜片腐蚀(50℃,3h)、多环芳烃含量、润滑性(磨斑直径)、机械杂质、水分等九个项目进行了检测。

  三、不合格项目分析

  本次成品油抽检发现的不合格项目为蒸发性能指标馏程。   馏程是液体燃料蒸发性能的指标,主要用来判断石油产品轻、重馏分组成的多少,控制产品质量和使用性能等。

  车用汽油馏程中的10%蒸发温度表示汽油中所含低沸点馏分的多少,对汽油机起动的难易有决定性影响。50%蒸发温度表示汽油中影响发动机加温速度的低沸点馏分的多少,与汽油机起动后升温时间的长短以及加速是否及时均有密切关系。90%蒸发温度和终馏点这两个温度是表示汽油中不易蒸发和不易燃烧的重质馏分含量多少,这两个温度说明不易蒸发的重质组分的多少,能否被完全燃烧。国家强制性标准GB 17930-2013《车用汽油》中严格规定馏程:10%蒸发温度不高于70℃,50%蒸发温度不高于120℃,90%蒸发温度不高于190℃,终馏点不高于205℃。

  终馏点过高,说明车用汽油中不易蒸发的重质组分过多,不易保证汽油有使用条件下完全蒸发和完全燃烧。这将导致气缸积炭增多,耗油率上升;同时蒸发不完全的汽油重质部分还会沿气缸壁流入曲轴箱,使润滑油稀释而加大磨损。

  生产原料或者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馏程不合格。

  四、消费提示

  消费者购买成品油时,建议注意以下几点:

  (一)依据汽油发动机压缩比选用汽油标号。压缩比是指发动机气缸的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从动力性和经济性方面来说,压缩比应该越大越好。压缩比高,动力性好、热效率高,车辆加速性、最高车速等会相应提高通常,压缩比在7.5~8.0应选用89号车用汽油;压缩比在8.0~8.5应选用89号~92号车用汽油;压缩比在8.5~9.5应选用92号~95号车用汽油;压缩比在9.5~10应选用95号以上车用汽油。一般可以在汽车说明书中查到压缩比,除说明书以外,汽车生产厂也会在油箱盖内侧标注推荐使用的燃油标号。车主应严格按汽车发动机不同的压缩比,选用相应标号的车用汽油,才能使发动机发挥出最佳的效能。但是选择汽油也不是标号越高越好,汽油标号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发动机的压缩比。压缩比、点火提前角等参数已经在发动机电脑中设置,车主只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选择汽油就没有问题。盲目使用高标号汽油,其高抗爆性的优势无法发挥出来,还会造成金钱的浪费。

  (二)柴油标号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可以使用的最低温度,应根据不同地区和季节区别选用。柴油的凝点一般比环境气温低5℃以上,以保证在最低气温下不发生凝固,通常平均气温在4℃以上选用0号柴油、气温在(0~4)℃以下时应该选用-10号柴油。

  (三)尽量到国有或合资的知名企业加油站加油,加油之后不要忘记索要发票。

  (四)油品颜色不宜太深或者太浅,一般来说,尽量使用浅黄色并且透明的油品。

  (五)汽油有汽油的独特气味(较淡的芳香味),尽量不要使用带较浓芳香味及其它浓烈刺鼻气味的汽油。

  (六)手指蘸点汽油,然后将手指摩擦几下,如果手指感到油性越强,如同机油一样,质量就越差。还可以倒一点汽油在手上,假如油很快挥发,质量可能较好。

  (七)如果在加油之后,发动机出现发生异常振动、响声,动力受到影响,或者排出尾气有异常颜色、气味等情况,油品质量很可能存在问题。

  另外,消费者选购到不合格油品时,可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举报。

  附件:广州市工商局2015年上半年流通领域成品油质量抽检不合格名单

标签:
浏览次数: -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