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0年12月29日经广州市人民政府第15届1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该规章的实施工作,具体解读如下:
一、关于立法的必要性和过程
原《广州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自2013年施行以来,为我市电梯安全监管提供了制度支撑,推动了电梯安全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我市电梯行业飞速发展,目前全市在用电梯总量达14.8万台,每年新增电梯近1万台,电梯行业面临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老旧电梯的维修保养、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和公共交通场所电梯的管理规范等;同时按照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和“放管服”改革要求,需要完善电梯安全共同治理机制。因此,有必要结合管理实际,重新制定我市电梯安全的管理办法。
二、立法指导思想和依据
《办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决策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细化落实上位法规定,进一步规范本市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检测、监督管理等活动,推动形成治理有序、管理规范、责任清晰、运转高效的电梯安全管理格局。
《办法》共31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广东省特种设备安全条例》《广东省电梯使用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电梯安全的社区治理机制、企业责任要求、相关机构职责、维护保养规范、监督检查等内容作了全面规定。
三、主要制度和创新情况
(一)多方共治,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按照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办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电梯安全的社会治理体系:一是建立电梯事务社区治理机制,由镇、街道组织相关部门、居委(村委)、社区居民、行业协会、专家、电梯使用管理人等共同参与电梯安全建设,凝聚共识;鼓励设立电梯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化解纠纷。二是成立电梯安全技术委员会,定期分析本市电梯安全管理状况,提出完善建议,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智力支撑。三是细化行业协会职责,强调行业自治,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强防范,预防事故降低风险。近年来,我市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和经济手段,创新管理理念,在电梯安全监管领域实施多项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办法》对此作了总结提炼,提升为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一是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监测和预警,鼓励电梯生产、使用、维护保养等单位建立远程监测和预警系统;同时规定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建立电梯质量安全信息化系统,运用大数据实现动态精准监管。二是推广电梯安全责任保险,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电梯安全风险管控。三是加强重点管理,对使用20年以上的电梯、公共交通场所电梯、故障频率高的居民住宅电梯,以及既有住宅加装的电梯实施重点管理,建立电梯托管制度,提升电梯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多措并举,提升应急处置水平。随着电梯的普及,因电梯故障导致电梯关人困人时有发生,为缩短救援时间,实现精准救援,《办法》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完善电梯应急救援机制:一是建立联动响应机制,通过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实现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和应急救援机构联动配合、集中调度、快速处理。二是完善即时响应制度,要求电梯使用管理人应当即时响应受困乘客并通知维修保养单位处理。三是强化现场处置,当出现故障或者事故隐患时,要求电梯使用管理人设置停用标志并做好围蔽、组织开展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