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 > 人大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市人大十五届五次会议第20202024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 2020-09-16 来源: 本网 字体大小:

  A类

  穗市监信函〔2020〕260号

李海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建议》(第20202024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公安局、生态环境局、应急局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8月26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等重要指示精神,我市推动改革从局部试点到整体推进,从单一部门改革到多部门联动改革,从放宽市场准入到规范市场秩序,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有力地促进了营商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我市市场主体体量大,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如何对市场主体既放得开,又管得住,亟需政府部门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

  管模式,积极探索一条提高监管效能的新路子。

  一、严把登记准入关,降低虚假登记风险。

  通过系列改革,我市开办企业便利度不断提升,实现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零成本,最快0.5天办结。在放宽市场准入的同时,通过多种措施,严把入口关,降低虚假登记风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是严把商事登记身份信息关。我市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接入公安部门身份认证系统,通过刷脸验证、手机短信核验等方式,确保申请人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有效降低了冒用他人身份登记注册的风险。二是严把企业登记地址信息关。开办企业一网通系统接入市“四标四实”地址库,企业登记地址通过系统自动比对,确保标准地址的真实性。同时,指导各区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自建的经营场地证明共享系统与开办企业一网通平台对接的方式,弥补标准地址不足。三是推行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承诺。新开办企业通过一网通平台填报申办资料,签署法律文书送达地址承诺书,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畅通信息共享渠道,打破信息孤岛。

  2019年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印发了《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管理规定》、《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接入规范》等文件,进一步提升了政府信息共享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建立先进、稳定、统一的广州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着力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不对称、信息孤岛问题,从资源梳理、资源整合、共享交换等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建立了全国领先的广州特色政务信息共享模式。

  截至2020年6月,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接入单位151家(市级政府部门84家,企业54家,区11个,省级部门2家),平台共覆盖自然人基础信息、法人基础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共计3596个信息资源主题,累计交换数据612.19亿条,日均交换数据3719.92万条。通过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系统发布目录数703个,实现数据与目录全部挂接,向省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累计提供194个数据主题16.79亿条数据。全市各级政府部门可根据需要获取各类信息数据,通过信息共享方式,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为进一步提高监管效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跨部门合作,建立协同联动的监管机制。

  在登记环节,推行“双告知”服务。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广州市商事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将商事登记信息与市相关审批部门共享,推行“双告知”服务,即告知企业申办营业执照后需要办理的后置许可,告知市相关审批部门需要办理的许可事项的具体企业信息,有效避免企业未获许可事先经营的问题。在监管环节,深入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常态化,促进公平公正监管。成立市区两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联席会议,在全市范围内印发《2020年广州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要点》,统筹制定跨部门联合抽查工作计划、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落实“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深入推进跨部门联合抽查常态化。今年全市共制定全市联查任务154个(在2019年基础上翻倍),部门联合抽查事项161项(比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多87项),市、区参与部门135个,抽查领域覆盖38个行业5000多个检查对象。依托统一平台智能整合检查对象,实现“名单一次性抽取、人员一次性选派、检查一次性完成、结果一次性公布”,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促进事中事后监管的公开透明、公正高效,提升监管公信力。

  四、坚持双随机与信用分级分类相结合,不断创新监管模式。

  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建设新型市场监管模式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上半年,我市已经实现了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检查事项、监管对象、监管人员、监管领域等“五个全覆盖”,提前一年多完成了国务院要求的全覆盖目标任务。目前,市一级30个行政执法部门全部参加“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现了行政执法部门全覆盖;各级部门按照标准化格式梳理了1308项随机抽查事项,经司法部门合法性审查后,由市市场监管局统一在市政府门户网站进行公示。除特殊重点领域外,所有行政检查均采取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避免了相对随意的检查,实现行政检查事项全覆盖;依托广州市商事主体信息数据库和广州市政府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库,建立涵盖全市242万市场主体和34类非市场主体的检查对象库,实现监管对象全覆盖;按权责清晰、各负其责的流转机制,建立涵盖市、区、所三级11258名监管人员的执法检查人员库,实现监管人员全覆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涵盖金融、环保、教育、卫生、文化、交通运输等所有领域,实现了市场监管领域全覆盖。

  在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同时,探索实行差异化监管。各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围绕“防风险、强监管、提效率”三大目标,打破数据孤岛和业务壁垒,以科技赋能监管,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依职责开展信用评级评价工作,并将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充分运用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高风险的违法失信企业,实行“零距离”监管,让其时刻处于政府监管的压力之下;对涉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较高风险、中风险企业,实行“近距离”监管,及时发现违法行为即时制止;对守法经营、信誉良好的低风险企业,实行“远距离”监管,做到无事不扰。

  拓展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互通的信用监管闭环系统,构建完善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通过不断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水平,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智慧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加强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加快推进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整合改造,打造市场监管一体化业务平台。贯彻落实“数字政府”改革部署,以“穗智管”“穗好办”为重点,共享各部门监管数据,探索“纵向”构建全过程监管链,覆盖市场主体从准入、经营到退出的全过程,实时掌握辖区市场主体、行业分布、企业公示、申投诉举报、商标合同等情况;“横向”融合跨部门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处罚纪录、法院执行、用户行为等监管数据、社会监督信息,形成协同共治的市场监管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深化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检查、事后管处罚、信用管终身”的新型监管机制,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优化市场主体大数据智能分析,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实现“一处发现,多方联动,协同监管”,不断提升监管效能。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市新形势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9月14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消防支队,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


标签:
浏览次数: -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