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穗市监保函〔2020〕255号
苏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广州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建议》(第20202413号)收悉,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进行了电话沟通交流,经综合上述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
广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每年专题研究部署知识产权工作,市主要领导多次对知识产权工作作出批示,指出知识产权是城市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率先构建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中的龙头骨干作用,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和枢纽城市,把知识产权打造成广州的响亮品牌。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我市广州开发区单设了知识产权局,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纳入统一管理。我市及其他各区,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的知识产权业务处(科)室,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工作。2019年10月28日,市委编制委员会又批复同意将我市原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调整为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挂广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牌子),核定公益一类事业编制40名,为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建设的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于2020年5月25日获批同意建设。
(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方面
1.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制定实施《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等方面采取12项举措,建立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推进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工作,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等39个部门联合签署的《关于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完善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信用环境。成立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等,推进依法保护工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建设工作意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制定了《广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措施(送审稿)》,目前正送市政府审议,将于近期印发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制环境日趋完善。
2.构建多元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省、市、区共建的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专利快速确权、快速维权、协同保护的全链条服务;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南沙分中心、中国广州(花都)皮革皮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积极发挥作用;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核编成立,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建设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获批同意;成立广州市海珠区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联盟,高效调解会展与数字经济的知识产权纠纷;成立广州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广州市南沙区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知识产权维权专家库,为我市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知识产权纠纷关系人提供方便快捷的纠纷解决渠道;广州仲裁委牵头9+2城市仲裁机构代表签署《粤港澳大湾区仲裁联盟合作备忘录》。
3.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为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共同推动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打造区域现代化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我市与19个副省级以上城市及知识产权创建市联合签署发布《电商领域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宣言》,开展电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发起穗莞深三市知识产权部门签署《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备忘录》,开展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知识产权保护协作;与深圳市市场监督局签署《广州深圳关于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合作备忘录》;广州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广州海关、黄埔海关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署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4.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方法手段。打造统一知识产权投诉受理平台,整合原工商、知识产权等部门对外设置的互联网、微信、手机APP等投诉举报接收渠道,通过12315平台,实现全渠道、全业务、全系统投诉举报集中受理;与京东集团签署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合作备忘录,成立京东集团知识产权保护广州工作站,建立适应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两法衔接”机制创新,广州海关与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成立“南沙自贸区法院驻口岸知识产权纠纷调处中心”,驻点开展进出口环节侵权纠纷调处;强化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建设,落实市场开办方和经营者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责任;强化企业及行业自律,认定18家试点企业为电商知识产权保护优势单位,在42家行业协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部,成立医药产业、皮革皮具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加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琶洲会展与数字经济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知识产权代理协会等的作用,共同开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设立维权援助专项资金,2015年至2020年资助企业及服务机构150家,发放维权援助资金近3000万元。
5.发挥仲裁对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作用。积极配合打造知识产权立体全方位保护模式,通过仲裁的方式对知识产权相关的纠纷进行定纷止争。2019年度至2020年6月,共计受理知识产权类案件274件,实现了知识产权类案件受案量的稳定增长。涉及的行业或专业领域覆盖了计算机软件、图书出版、商标及专利代理等多个方面。从立案到结案的周期缩减,本院通过专业、高效、公正的仲裁方式处理纠纷,及时有力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极大的提高了当事人的维权效益,实现了仲裁高效、自主、保密等优势。
6.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2019年,全市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办结专利侵权假冒案件2162件,查处各类商标侵权假冒案956宗,罚款2539.56万元,案值2036.96万元。进驻第125、126届广交会执法,展会期间共处理专利投诉640宗,立案1151件,受理商标投诉232件。今年1月至6月,全市共查处商标违法案件184宗,查处专利违法案件115件。积极开展和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与疫情相关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一是及时印发《关于加强疫情防控商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通知》,强化疫情防控关键领域、重点产品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侵犯口罩、防护服等防疫商品商标、专利权违法行为。二是按照《国知局办公室关于严厉打击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非正常商标申请代理行为的通知》要求,迅速组织相关严厉查处恶意申请注册“李文亮”“雷神山”“火神山”“吹哨人”等商标的违法行为。三是落实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防疫物资产品质量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展打击医疗器械、防疫用品领域侵犯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
1.全面强化对科技创新的司法保护力度。坚持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促进创新,营造鼓励创新创造的良好法治环境,2019年以来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结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纠纷案件5469件。妥善审理新类型专利纠纷案件,综合考虑产品规模、利润率和主观恶意等因素合理推算判赔金额,树立专利权市场价值量化裁判标杆,将创新程度、侵权性质、销售规模、维权费用等指标予以科学量化,合理确定判赔数额。
2.依法规范版权和网络市场秩序。全面加大对文化创意、创作领域纠纷案件的审理力度,不断提高涉网络、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件的裁判水平。在著作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发出国内首个游戏直播禁令,依法裁定被告停止直播行为,有效避免了损害的扩大。
3.不断提升数字文化产业互联网司法治理水平。广州互联网人民法院2020年1-6月共受理知识产权类案件17550件。不断深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司法应用,提高司法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的便捷性、高效性和透明度,依托智慧审理平台,实现知识产权纠纷100%在线审理,平均审理周期缩减至35天。妥善处理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知识产权保护关系,推动知识产权智力成果流转、转化与应用,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产业创新发展。
4.坚决打击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行为。依法加大对驰名商标、知名品牌的保护力度,加大对假冒、攀附、搭便车等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在某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中,依法作出了国内厨电行业最高的5000万元赔偿数额,社会各界给予高度评价。
5.努力争创国际争端解决“优选地”。共受理涉外、涉港澳台案件623件。首次以判决形式明确平行进口行为不构成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有效规范了自贸区内平行进口行业的市场秩序。在高通公司与苹果公司发明专利权纠纷三案中,由通信领域专业审判团队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安排技术调查官全程参与技术事实查明工作,为促成双方达成全球性和解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上级法院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肯定。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正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纠纷解决的“优选地”。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8754件,办结17655件。
6.深入探索解决知识产权维权难题。积极开展适用惩罚性赔偿措施专题调研,探索扩大惩罚性赔偿措施的运用,研究制定了《关于适用惩罚性赔偿的办案指引》,不断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严重侵权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充分发挥诉讼禁令的效能作用,研究制定《关于全面加强诉讼禁令(行为保全)措施适用意见》以及《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工作指引》,积极运用诉讼禁令、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坚决避免权利人“赢了官司、输了市场”。积极探索“技术调查官+技术顾问+咨询专家”的广州技术调查工作模式,不断扩大技术顾问、咨询专家人员构成和专业涵盖领域,出台《技术调查官参与审理案件范围的规定》,进一步明确技术调查官职责和意见采信机制。
7.发挥司法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推动作用。坚持调解优先,将知识产权案件全面纳入调解前置程序,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快速高效解决。创新工作机制,先后出台三项工作规程,强化“诉源治理”“调解前置”“司法确认”等16项举措,加大矛盾纠纷诉前分流及诉中化解管理。规范调解组织、调解员制度化管理,实现对知识产权领域纠纷调解全覆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薄弱环节
(一)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机构改革后,原市级执法机构、编制、人员下沉到区,原来各区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大多都留在了科工信部门,市、区两级具备执法经验的专利行政执法人员基本流失,导致执法办案质量不高,具有典型意义和有重大影响的案例少,没能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典型案例和指导案例。
(二)知识产权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待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和后备人才培养机制还有待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周期长、举证难、成本高、赔偿低等“四难”问题未能有效破解。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知识产权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围绕市委“1+1+4”工作举措,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和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为主线,以落实市专利工作专项资金和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中央专项资金项目为抓手,促进全市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做出新贡献。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
(一)抓好知识产权顶层设计。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将对前五年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认真梳理我市知识产权工作的长处和不足,并从我市知识产权发展基础、面临主要问题和挑战、需要攻破的难点和任务、重大项目及政策等方面出发,编制具有前瞻性、连续性、可操作性,能适应新形势变化的《广州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启动《广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条例》(暂名)的立法工作,深入推进广州知识产权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严格保护、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同等保护,全面破解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难题。加大判赔力度和市场价值维护,树立“严保护”导向;全面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实效,构建“大保护”格局;先行先试做好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全国试点工作,实现“快保护”效果;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打造“同保护”环境。
(三)全面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社会治理手段,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司法鉴定”和“技术调查官”制度,为全市知识产权执法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强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的有效衔接,依法加大对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严重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赔偿力度,彰显法律威慑力。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管理,对知识产权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整合行政执法、刑事司法、仲裁调解、行业自律、信用监管等资源,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渠道。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业队伍建设,优化市、区两级知识产权执法队伍结构,加强专利执法人员培训,强化执法考核激励。加快推进中国(广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构建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惩戒力度,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额,严格执行惩罚性赔偿规定。大力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仲裁机构,建立与国际仲裁模式接轨的知识产权仲裁体系,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临时仲裁。
(四)进一步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司法体制配套措施改革,不断完善各项审判权运行机制,全力打造新型法院的“样板”。借鉴、创造先进经验,不断打造“最严格保护、最公正透明、最可预期、最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审判中的深度应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巩固拓展疫情期间智慧法院建设应用成果。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9月10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抄送:市府办公厅,市人大选联工委,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广州仲裁委员会,市公安局,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