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信用广州”透明信用环境的建议》(第20212473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会同市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安局、税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等单位进行认真研究办理,并与您在5月8日进行了座谈交流,经综合市发展改革委等会办单位意见,现将办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等重要指示精神,我市推动改革从局部试点到整体推进,从单一部门改革到多部门联动改革,从放宽市场准入到规范市场秩序,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有力地促进了营商环境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信用信息公示共享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部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市各政府部门立足自身职责,积极作为:
一、建立健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率先实现涉企信息“一网归集、全国公示”
2013年9月,我局牵头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商事登记管理平台和商事登记信息公示平台,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商事主体登记备案、许可审批、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在全市范围内的归集、共享、公示,并实现了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供接收审批信息、在线填写审批意见、导入本部门业务审批系统等功能应用,为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提供了经验。2014年,我局率先完成“全国一张网”广州节点建设,2017年全市印发《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实现了中直、省直驻穗机构、我市市直部门共45个单位和11个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将产生的涉企信息推送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记于企业名下并公示。截至2020年底,已公示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登记备案、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抽查检查等信息658万条,为实现我市企业信用社会约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构建完善“信用广州”网站,大力提升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维度
2016年底,广州市发改部门牵头建成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2019年,我市印发实施《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及其配套实施方案,制定实施新版公共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将信用信息目录拓展至6大类71个单位565个数据主题,为信用监管和创新应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市级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和水电气等公共企事业机构,以及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均已100%接入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累计归集信用数据超52亿条、“双公示”信息2800余万条,信用信息大数据对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信用广州”网站作为全市信用信息公示总门户,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异议处理、信用修复等服务。根据《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和《关于明确公共信用信息披露使用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共信用信息通过国家、省、市信用信息系统进行归集,以信用主体信用档案或信用报告的形式供各单位查询使用。公众可以通过现场查询、自助查询、窗口查询等方式查询企业公开的信用档案或信用报告。查询非公开的信用信息,需取得信用主体书面授权并约定用途。
三、首创“广州税信码”,打造广州特色信用服务品牌
2021年3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广州在全省率先推出“广州税信码”,将反映企业纳税信用的主要信息上链于“广州税务企业号”,并一键生成二维码,扫码后可直接展示纳税人的注册资本、登记日期、登记状态、企业类型、纳税信用级别情况以及企业年度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近 5年内纳税情况等信息。“广州税信码”信息传输全过程使用高强度的加密技术,需纳税人亲自操作后才能生成,不存在未经纳税人同意泄露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风险,最大限度地杜绝信息泄露和信息被滥用。“广州税信码”聚焦纳税人纳税信用,将“企业基本信息”“企业纳税情况”“企业纳税信用级别”三类信息梳理聚合并推出“套餐式”服务,提供多种自由组合选项,帮助纳税人在不同应用场合展示自己纳税信用相关情况。通过“广州税信码”信息,纳税人间、纳税人与组织机构间可便捷、权威、安全地展示、证明、确认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及相关纳税信用情况,促使纳税人更加自觉提高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助推公平透明营商环境建设。
四、充分发挥信用信息作用,构建信用闭环式监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部署,打造全球营商环境标杆,广州市积极创新,勇于探索,不断拓宽信用工作思路,最大程度发挥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在企业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用闭环式监管。事前环节,加强信用记录查询,推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融资担保、债券发行等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点领域,应用信用报告。广泛推行信用承诺制,2020年全市累计归集并主动在“信用广州”网公示各类信用承诺 595 余万份。事中环节,率先在海关、市场监管、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税务等重点领域建立企业及从业人员信用档案,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监管。我局积极构建以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包容审慎监管为补充的智慧型监管新机制,圆满完成国家试点任务,打造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的“广州样板”。事后环节,各部门积极落实联合奖惩工作机制,对接应用联合奖惩系统,实现信用奖惩闭环管理,2020年形成案例近5.8万个。根据国家统一标准认定并在“信用广州”网公布5类地方失信惩戒名单 30704 个、12 类重点关注对象名单 225.8 万余个。
下一步,我局将配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积极推动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以信用作为重要基础,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标杆城市,进一步健全信用监管机制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一是深入开展信用立法调研,加强顶层设计,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企业信用归集、公示、信用等级评价、划分标准、信用约束、联合奖惩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推动信用建设全面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二是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建立自然人和法人信用档案标准,继续升级优化信用信息资源目录和信用信息系统。三是推进“区块链+信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加强信用信息安全保护。四是加快推进广州市信用监管应用支撑平台建设,为全市开展信用监管提供有力支撑。五是规范建立信用信息开放共享机制,以政府为引导,以市场为主体,鼓励政府事业单位与市场主体、信用服务机构合作,探索引入银行、保险、征信机构、行业协会等机构产生的涉企类信息,聚焦便企惠民,开发利用信用信息,搭建更多智慧信用应用场景。
以上意见可主动公开。
感谢您对我市企业信用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1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