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学习宣贯

质量强县:让“小块头”迸发“大能量”

发布日期: 2024-12-06 来源: 中国质量报 字体大小:

  近日,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了今年以来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的进展情况。数据显示,各地已有1200多个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首批超过580个城市纳入培育库。这意味着合力推进质量强县培育建设良好局面的初步形成。尤其是一批全国质量强县(区、镇)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的及时总结,无疑将鼓励更多城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取得务实成效和标志性成果。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和“毛细血管”,县域经济的“小块头”中,蕴藏着中国经济的“大能量”。质量是一座城市活力涌动的源泉,是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体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质量强县(区、镇)培育建设鼓励各县、区、镇在自主自愿的原则下,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要素优势,制定实施质量发展战略,增强区域质量发展新优势,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这是贯彻落实质量强国建设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发挥质量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从全国层面看,以质量建设不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不仅能拓展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经济发展挖掘更多潜在需求,而且能更好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让中国经济结构更优、底盘更稳、步履更实。

  质量强县建设,需要做好系统谋划,完善工作机制。例如,不少省份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准设计、高规格推进,凝聚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开展质量强县建设”被写入各级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也相应印发,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路径、保障措施等都得到明确。不少地方的质量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当地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这些做法构建了多元共治格局,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

  质量强县建设,需要找准优势产业,多措并举推动。要做大优势产业,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往深做、往精做、往优做,继而围绕长板开展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增强产业链质量竞争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当地政府部门的因势利导,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比如,一些地区对质量工作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加大对质量工作的经费投入力度,推出以质量、品牌、标准等资质为主要授信条件的金融产品,推动资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一些地区突出品牌带动,选树质量提升的先进典型,激发企业创牌积极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一些市县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构建协同发展新模式。

  质量强县建设,需要升级基础设施。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与检验检测,这些质量基础设施构成了质量强县建设的坚固基石与核心支撑,它们不仅为县域经济稳健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在无形中设定并决定了县域发展的上限与潜力。目前,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成为各地的普遍做法,这不仅能精准对接企业质量服务需求,还能为企业提供优质的质量提升服务,助力主导产业不断转型升级。

  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质量强县实践的深入推进,各地因地制宜谋发展的内生动力将得到充分激发,在此过程中,县域经济韧性与活力的形成,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


相关附件:

标签:
浏览次数: -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