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高质量发展工作就喜讯不断:2024年,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3.93%,较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提高到85.6;2023年,生活性服务、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分别提高到81.3和81.4,首次进入“满意”区间……
喜讯的背后,是我国正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完善质量政策和技术体系,服务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统筹推进企业、行业、产业质量提升,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塑造产品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的大市场”。《规划》还从健全宏观质量政策体系、建设适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质量基础设施、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三大方面部署了加强质量工作顶层设计、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提高质量认证服务能力、加大认可和检验检测改革创新力度、运用质量基础设施改善市场环境、扩大中高端产品供给、全面提高服务业品质、推动产品和服务融合发展11项措施,还专门部署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工程”。
“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管总局按照《规划》部署安排,不断完善质量政策和技术体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规划》明确部署,要加强质量工作顶层设计,是质量发展工作的“火车头”。2023年,首个由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质量纲领性文件《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出台,确立新时期质量工作的全新方位,掀开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市场监管部门以全面落实《纲要》为统领,以质量提升行动为抓手,以质量基础设施为支撑,让质量工作更加有力、有效、有感。
2024年,市场监管部门充分发挥质量在企业做大做强、产业建圈强链、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其中,在质量强企方面,建立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库,支持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889个,引导24.5万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帮助解决质量共性技术问题11.5万个;在质量强链方面,部署推进952个质量强链项目,2087家链主企业、18万家链员企业、2952家赋能机构参与,组建质量技术创新联合体889个;在质量强县(区、镇)方面,推动超过1200个城市实施质量强县战略,首批将580个城市纳入培育库,建设质量强县数字化服务平台,采集质量数据8.4万多条,为城市精准“质量画像”提供支撑。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市场监管总局还不断加强质量基础设施要素资源的系统集成和融合应用,通过质量基础设施“强筋健骨”、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战略性新兴产业“拔节生长”、未来产业“破土而出”,全面助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建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2372个,助推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提升。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还会同央行等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目前已为超过两万家企业授信约2000亿元,贷款额度超过1200亿元。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市场监管部门正按照《规划》的部署安排,着力加强质量工作顶层设计,持续优化质量发展环境,不断完善质量统计监测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工作,推进质量融资增信加力增量扩面和进一步完善产品质量担保相关制度,继续深入开展质量强企强链强县行动,服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质量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