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药物致畸认识的提高,目前对于孕期的用药非常谨慎。但另一方面,一些孕妇在孕前就患有某些疾病,或因妊娠引发了某种疾病,需要用药治疗,而拒绝用药也会给母子都带来风险。
孕妇用药如何权衡利弊?孕期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药风险?孕期如何合理使用中药?服用中药时有哪些禁忌?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孕妇安全用药一览表(包括孕妇用药分级、原则、禁忌、注意事项)
一、孕期人体药物代谢的微变化
在孕期,孕妇的生理功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对药物的吸收和代谢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比如,胃肠运动减慢,胃内酸度降低,影响药物吸收,特别是对弱酸性的药物吸收会减少。孕妇的体液总容量增加,再加上胎儿、胎盘的存在,使药物在全身的分布更为广泛,血药浓度会下降。孕妇血浆白蛋白水平下降,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游离药物浓度增加,使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升高。孕妇体内黄体酮、雌二醇等激素水平的升高,可影响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提高或抑制)。
孕早期肾血流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对药物的排泄就相应增加;而孕晚期,由于常处于仰卧体态,再加上有的患者有妊高征,肾功能下降,药物排泄率就可能降低。
在孕期用药,要考虑到孕妇的这些身体功能变化;但也不是说一定要调整药物的剂量,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最需要关注的是,多数药物可被动扩散进入胎盘,到达胎儿体内。胎儿各种功能尚在发育,代谢慢,排泄慢,可导致药物蓄积,从而可能会带来多种影响。有研究显示,在所有出生缺陷中,由药物所致的比例大概占3%。
因为不可能进行人体试验,目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基本上是通过其它动物试验来探索的,并没有人体试验的数据,大多数情况是通过观察某种相关性来判断的。
二、药物对不同孕期胎儿的影响
整个孕期都应该关注用药安全问题,但不同的时间段情况有所不同。超早期(孕2周内),受精卵处于细胞分裂的阶段,药物对胚胎是“全”或“无”的影响。
所谓全,就是有害药物全部或部分破坏胚胎细胞,致使胚胎早期死亡导致流产。“无”就是有害药物并未损害胚胎或仅损害少量细胞,此时细胞在功能上具有潜在的多向性,可以补偿、修复损害的细胞,胚胎仍可继续发育,不出现异常。
孕3周~12周是胎儿器官形成期,是最重要的致畸敏感期,不当用药已较难导致胚胎死亡,但可形成严重畸形。
孕10周或12周~16周,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发生唇腭裂、生殖器畸形等。
孕16周后,药物可能会引发发育迟缓、器官功能不全等。
用药不当的风险,贯穿从胚胎发育发育到幼儿期。
三、孕前、孕期用药要掌握以下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是要考虑胎龄。
妊娠禁用药要特别关注。有些药物具有确定的生殖毒性,如沙利度胺、异维A酸、阿维A、来氟米特、维胺酯、甲氨蝶呤、利巴韦林以及其他化疗药物、镇静催眠药物、他汀类药物等。
应用这些药品期间,甚至有些品种在停药之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妊娠。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他汀类药物随人群心血管病早发的问题,目前中青年也有应用,要给予关注。
二是明确诊断,确定用药指征,如能用其他手段治疗的,尽量不用药物。
三是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时机,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
考虑药物本身的药动学、药物的胎盘转运及代谢情况也可以作为参考,比如脂溶性强的药物更容易扩散到胎盘。要考虑合适的给药剂量、途径和疗程,尽量使用小剂量、短疗程来解决问题。
还要看药物说明书中关于动物实验的结果以及临床研究情况,以及文献报道;也可参考美国FDA及其他国家的妊娠药物分级情况。
四是要看孕妇有没有其他疾病,要注意不同疾病用药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般人要做到以上四点比较困难,所以即使是简单的药品,如OTC也该在药师或医师指导下使用。
四、孕妇用药分级与常用药物的等级标准
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量化标准为:
A类:对照研究显示无害。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类:对人类无危害证据。动物实验对胎畜有害,但在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害,或动物实验对胎畜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
C类:不能除外危害性。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缺乏有关研究,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
D类:对胎儿有危害。市场调查或研究证实对胎儿有害,但对孕妇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危害。
X类:妊娠期禁用。在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市场调查均显示对胎儿危害程度超过了对孕妇的益处,属妊娠期禁用药。
我国目前对药品说明书的规定,并未强制进行A-X的分类,消费者要阅读说明书,知晓【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项下的安全性内容,也可以达到科学合理用药的目的。有的企业也参照了美国FDA分类标准对其产品给出了孕妇用药安全等级。
五、妊娠药物安全一览表(注:非药品)
抗组胺药:
扑尔敏(B)、西米替丁(B)、苯海拉明(B)、异丙嗪(C)
抗感染药:
驱肠虫药:龙胆紫(C)
抗疟药:氯喹(D)
抗滴虫药:甲硝唑(B)
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C)、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新霉素(D)、头孢菌素类(B)、链霉素(D)、青霉素类(B)、四环素(D)、土霉素(D)、金霉素(D)、杆菌肽(C)、氯霉素(C)、红霉素(B)、林可霉素(B)、多粘菌素B(B)、万古霉素(C)
抗结核病药:
乙胺丁醇(B)、异烟肼(C)、利福平(C)、对氨水杨酸(C)
抗真菌药:
克霉唑(C)、咪康唑(C)、制霉菌素(B)、氟康唑(C-D)
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C)、阿糖腺苷(C)、病毒唑(X)、叠氮胸苷(C)、无环乌苷(C)
抗肿瘤药:
博来霉素(D)、环磷酰胺(D)、瘤可宁(D)、顺铂(D)、阿糖胞苷(D)、更生霉素(D)、噻替哌(D)、柔红霉素(D)、阿霉素(D)、氟尿嘧啶(D)、氮芥(D)、马法兰(D)、氨甲蝶呤(D)、长春新碱(D)
植物神经系统药:
拟胆碱药:乙酰胆碱(C)、新斯的明(C)
抗胆碱药:阿托品(C)、颠茄(C)、普鲁苯辛(C)
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麻黄碱(C)、异丙肾上腺素(C)、间羟胺(D)、多巴胺(C)、多巴酚丁胺(C)、间羟舒喘宁(B)、羟卞羟麻黄碱(B)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中枢兴奋药:咖啡因(B)
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C/D)、非那西丁(B)、水杨酸钠(C/D)
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B/D)
镇痛药:可待因(B/D)、吗啡(B/D)、阿片(B/D)、哌替啶(B/D)、纳洛酮(C)
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C)、戊巴比妥(C)、苯巴比妥(B)、水合氯醛(C)、乙醇(D/X)、安定(D)、硝基安定(C)
安定药:氟哌啶(C)、氯丙嗪类(C)
抗抑郁药:多虑平(C)
心血管系统药物:
强心甙:洋地黄(B)、地高辛(B)、洋地黄毒甙(B)、奎尼丁(C)
降压药:可乐宁(C)、甲基多巴(C)、肼苯达嗪(B)、硝普钠(D)、哌唑嗪(C)
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C)、潘生丁(C)、二硝酸异山梨醇(C)、硝酸甘油(C)
利尿药:双氢克尿噻(D)、利尿酸(D)、速尿(C)、甘露醇(C)、氨苯蝶啶(D)
消化系统药:
复方樟脑酊(B/D)
激素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D)、倍他米松(C)、地塞米松(C)、氢化泼尼松(B)
雌激素:已烯雌酚(X)、雌二醇(D)、口服避孕药(D)
孕激素:孕激素类(D)
降糖药:胰岛素(B)、氯磺丙脲(D)、甲磺丁脲(D)
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D)、他巴唑(D)
(以上是参考美国FDA对药物妊娠安全等级的分类,仅供参考。要指出的是,药品的不同剂型会使分类发生变化。有的C类药物可能在不同剂型中会出现A类药品。)
六、妊娠期使用中药注意事项
在中国,中药仍是很多人的选择。那么孕妇可以用中药吗?要注意些什么?
一是有毒的中药在孕期不能用,比如狼毒、皂角刺等要禁用。
二是活血化瘀尤其是破血的药,像三棱、莪术、水蛭等要禁用,一些活血药像当归、丹参要慎用。
三是有肝肾毒性的药物,比如首乌等,使用时要慎重。
四是泻下药尤其是峻下药,如大黄、芒硝、巴豆等要禁用或慎用。
五是破气的药如厚朴、枳壳使用时要注意用量。
中医药讲究辨证,一些用药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孕期时如果确有某种病因,中医虽使用烈药治疗,但整体而言,对母体和胎儿可能都是获益的。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见效就要考虑停药,不要“穷追猛打”,让身体自然恢复即可。
实例:如胎盘血液循环不良时,可引起胎儿的发育迟缓。此时就可以酌情使用活血化瘀的药进行治疗。不过,鉴于中药使用必须辨证,必须视个体情况而定,使用时一定要经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医生把关。
以上就是关于孕妇用药的安全知识解答,孕期是一个特殊时期,重在预防,如必须用药,先看药物成分,自己掌握药学知识再加上与医师的正确沟通,一定更安全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