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一”小长假期间,不少商家为吸引消费者,推出了“节假日大酬宾、特惠旅行团、购物返现金、赠送消费券”等优惠活动,一些消费者容易对商家的各种“诚意”失去理智。为引导广大消费者在“五一”期间精明消费,绿色消费,树立品质消费理念,广州市消委会特此发布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注意增强防范意识,理性消费,安全出游,谨防各种消费陷阱。
【提示一】理性对待“五一”花式促销
每逢促销季,许多商家会推出“折上折、买满就送、免费抽奖、返利赠送”等优惠,但其中有不少只是营销噱头,甚至附带诸多使用限制条件,令消费者难以获得活动宣称的所谓折扣。
市消委会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面对诸多诱惑时应保持理性,避免盲目消费或掉入“循环购物”“明降暗涨”“先涨后降”等商家精心设置的陷阱。同时,消费者在网购时要尽量选择知名度较高、信誉较好的网站,交易时注意保存商品图片、聊天记录等资料,索取有效购物凭证或发票,以备维权之用。
【提示二】警惕“会议营销”专坑老年人
一些无良经营者往往以“免费讲座”“专家义诊”等名义,频繁组织老年人参加免费答谢会、健康讲座、赠送礼品等活动,诱骗老年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保健品。有些甚至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手段,线下通过讲课让老年人加入微信群,在微信群里进行封闭性产品推销,存在虚假宣传、价格虚高、不开具合法票据等问题,有的甚至打着“无效退货”或“交付订金就可终生免费享用”的幌子,在骗取老人钱款后就逃之夭夭。
市消委会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一是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注意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二是应理性对待商家的保健品促销活动,对自己不了解的所谓“高科技”产品,不要道听途说、轻易购买。三是购买保健品时要到正规商店购买,注意查看商家有无营业执照和相关资质,并注意索要和妥善保管购物凭证。
【提示三】谨慎扫码,保护个人信息
“五一”假期临近,许多商家通过赠送礼品、话费等促销手段,诱导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填写身份证号、手机号及点头视频等。消费者扫码或提供个人信息后极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从而被骗子利用进行诈骗。
市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对此类活动要认真加以甄别,特别是对于要求输入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敏感信息的,更要提高警惕,更不要扫用途不明的“二维码”或打开有风险的网站链接和弹窗。
【提示四】旅游注意签订正式合同
根据《旅游法》有关规定,包价旅游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约定内容应包括旅行社、旅游者的基本信息,旅游行程安排,旅游团成团的最低人数,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安排和标准,游览、娱乐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自由活动时间安排,旅游费用和交纳期限、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纠纷的方式,法律、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针对的“五一”小长假旅游高峰,市消委会建议,一是报名时一定要与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明确约定旅游的行程安排、服务标准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详细了解旅游合同条款和注意事项。二是通过微信、网络等方式报名参团的,切记向商家索取完整的电子旅游合同和发票等凭证。三是无论跟团游还是自由行,切记在出行前购买旅游保险,为旅程做好全方位保障。
【提示五】网络预订机票酒店要留心
网络消费已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网上订购机票、酒店、旅游出行项目等。随着订单交易量的增加,消费纠纷也随之增加,其中退改签、山寨酒店等成为投诉热点。
在通过旅游服务平台预订时要注意:一是在目前情况下,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机票退改签法律法规,消费者预订机票时要先仔细研究退改签规则,防止平台以模糊笼统的收费侵犯合法权益。如平台的规则与航空公司的规定不一致,应提前致电航司咨询确认。二是预订酒店时要仔细留意地址、名称、房间标准、价格等信息,认真查阅酒店说明和用户评价等信息,并注意保存预订页面和酒店信息截图。入住后如发现实际环境与网上说明不符,应尽快与酒店或旅游服务平台交涉处理。
【提示六】注意餐饮卫生安全和收费
“五一”期间不可避免有许多餐饮娱乐活动。就餐点菜时,应该查看菜谱价格是否明码标价,要养成“先看账单后结账”的习惯。选择外卖送餐服务的消费者最好从正规平台订购,选择评价较高、距离较近且可在短时间内送达的商家订餐,并索取消费票据,留存交易凭证。如消费者的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拨打12345热线投诉。(广州市消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