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是开学季,加上国庆“黄金周”,也是消费的“黄金周”,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消费需求较高。消费者在购买电脑等电子设备时,应掌握哪些基本常识?如果消费者遇到商家存在商品不明码标价、以次充好、不开发票、以欺骗手法诱导消费者购买质次价高的产品,严重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等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如何处理?
首先,消费者在购买电脑等电子设备时,要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积极主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例如:在购买商品前,应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目标商品的性能、价格及售后服务等相关信息,货比三家。购买时不要轻信推销人员的夸大宣传,不要盲目追求高档、购买高配置的电脑,应按个人需求购置、合理消费;应认真检查电脑主机及配套显示器的包装箱是否为原包装,包装箱上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厂家名称、地址及电话号码;应要求商家提供详尽的配置清单,包括部件品牌、型号和主要参数及价格;要向商家索取正规发票,并保留好消费凭证,以便今后维权之用。电脑出现故障时,应到指定的售后维修点维修,同时要求维修人员出具资格证书,如实填写维修记录等情况。电脑送修前,最好将电脑的主板、硬盘驱动器、内存、CPU、电源、显示卡等主机内各部件的机器序列号抄下来,或拍照,以防在维修过程中被不良商家“调包”。
其次,消费者遇到消费纠纷时,可以立即找到商场的客服中心,请求客服人员协商处理,绝大多数电脑、电子设备城均有设置客服中心和专职人员负责处理消费纠纷事宜;如果商家无礼拒绝处理的,可拨打12345或12315进行投诉,由相关行政部门和消委会组织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