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五公开 > 管理公开 > 消费警示

撸猫吸狗风行 宠物消费怎样更放心

发布日期: 2022-05-18 来源: 本网 字体大小:

  如今撸猫吸狗风行,促使“宠物产业”蓬勃发展,从买宠物开始,到宠物食品、用具、医疗、美容、托运、培训、保险、善终等,吸引越来越多人进行宠物消费,有关宠物消费纠纷日益增多,涉及监管部门包括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城管、卫健委等众多职能部门。从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含消委会)接收处理涉宠物投诉举报情况来看,2020年有2057件,2021年有2283件,2022年前4个月有704件。市民主要反映:宠物购买后短时间内发病死亡,宠物医院或诊疗机构收费问题,宠物美容、洗浴服务差致宠物受伤及预付费纠纷,宠物食品用品存在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等。市场监管部门支招教你如何防范宠物消费陷阱:

  案例一:市民向某宠物生活馆网购了一只猫,收货后发现猫咪外观与商家描述不符,于是要求退货退款。市场监管部门到市民提供的商家地址现场检查,未发现该宠物生活馆,经系统查询也未发现该市场主体登记信息。经向市民了解,他是通过个人微信号进行交易的,并未要求商家提供营业执照查看,也未到过商家实体店。

  支招:无论线上或线下交易,都应选择正规、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或交易平台。特别是线上交易时,在未获取商家经营资质信息的情况下,不要通过个人的微信号、QQ号等进行交易付款,因为此类操作在出现消费纠纷时,很可能因找不到商家实际经营地址,或属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私下交易,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维权。

  案例二:市民向商家购买了一只比熊犬,买回去第三天狗狗出现犬瘟症状,其花费两万余元进行治疗,一个半月后狗狗去世,其找商家协商,商家称市民喂养了2个月从来没有告知狗狗的生病情况,不同意退款。市民于是致电12345热线进行投诉。

  支招:消费者购买宠物时建议“三步走”:一是注意查验商家是否持有动物防疫部门(农业农村局)开具的检疫证明;二是与商家签订书面协议,写明宠物的品种、年龄、毛色、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对售后有关事项进行具体约定,明确如宠物在一定期间内患病的退换权等;三是购买后及时带宠物到正规宠物医院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宠物患病或与商家承诺不符的情况,立即与商家协商或向有关部门投诉。

  案例三:市民因小狗经常叫唤故送到某宠物学校进行训练,训练期45天,费用3万元,但训练一段时间后并没有效果,且其取回小狗时发现狗身上有多处伤痕,于是投诉要求商家退款并赔偿医药费。经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支招:宠物培训作为宠物消费新热点之一,其对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仍有待完善。建议消费者在进行宠物寄养、宠物培训等宠物消费时,尽量与商家签订书面协议,对有关事项进行具体约定,例如写清宠物在留置或寄养期间若出现丢失、受伤、生病等问题的归责情况,以免发生纠纷。此外,需保存好书面协议、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以作维权凭证。

  案例四:市民把宠物送到某宠物店进行洗澡,商家告知收费158元。但开始洗澡后,商家声称需要对宠物进行除虱,加价100元,并表示如果不除虱,就没办法吹干,强迫其购买100元的除虱服务。市民不满立即向12345热线反映。经协调,商家同意退还除虱服务费100元。

  支招:消费者在购买宠物商品和服务时,要留意经营者是否明码标价,是否存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务的情形,同时警惕商家是否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防止出现价格欺诈行为。如出现价格纠纷或发现商家存在价格违法经营行为的,请及时拨打12315/12345热线电话进行投诉举报。


相关附件:

标签:
浏览次数: -
分享
扫码浏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